最近幣圈的走勢可以說是非常的「猴」,這種市況一般稱其為猴市,當幣價上漲突破區間後快速拉回跌破區間後又漲回區間或是幣價下跌跌破區間後快速漲回區間,這種看似要嘎爆雙邊開單的人的市況,像猴子一樣跳來跳去的就稱之為「猴市」。
遇到這樣的市況做短線的人肯定是不太舒服,除非你是萬中選一非常厲害的交易者才有辦法多空雙賺。所以遇到這種震盪盤,不如退一步來用大局觀的角度來看市場,重新擬定交易策略再入場也不遲,這篇將會介紹一項指標來幫助你判斷市況!
>>關於穩定幣的鏈上數據,是逃頂還是抄底訊號?
金銅比(Gold-to-Copper ratio)
金銅比(Gold-to-Copper ratio)是一種經濟指標,指的是黃金價格與銅價格的比率。這個比率可以反映市場對全球經濟狀況的看法。
黃金和銅作為兩種重要的金屬商品,在全球經濟中具有不同的角色:
黃金:通常被認為是避險資產,因為它的價格通常在市場動盪、恐懼時上升。黃金具有保值功能,可以對抗通脹和貨幣貶值。在市場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加時,投資者通常將資金轉移到黃金等避險資產中。
銅:被認為是與經濟活動密切相關,因為它在建設、基礎設施、電子產品和工業生產等領域廣泛應用。當經濟前景看好則需求會增加,銅價自然會上升。
因此由上述來看,金銅比可以用來評估市場對經濟前景的看法。當金銅比上升時,表明黃金價格相對於銅價格上升,這可能意味著市場對經濟前景擔憂,投資者尋求避險資產以降低風險。相反,當金銅比下降時,表明銅價相對於黃金價格上升,這可能意味著市場對經濟前景較為樂觀,投資者更願意承擔風險。
聽完上述的分析後可能就會有以下的想法:「所以說當金銅比持續下降是不是就是個買入訊號?代表經濟前景越看越好,利好股市、幣市。」
數據會說話,就來看看這樣的策略是否可行。
>>穩定幣市值與比特幣存在著超常關係?

雖然不是百分百,但看起來是有一定的勝率存在,而且有機會抓到不錯的漲幅。但是問題來了,看圖說故事很簡單,問題是我們要怎麼判斷它正在「下降」?金銅比的跳動幅度不小,看起來並沒有很平滑,所以在判斷上會有點難度。
對於此種情況,可以採用區間定投法。因為金銅比的數據來看都落於300-800的區間,不像是巴菲特指標(美股市值佔GDP比重)、聯邦基準利率等,用來進出場有著數據單邊跑的問題。
有太多的指標會因為時代的不同(貨幣政策背景、總經情況)而有不同的標準,可能這個時代適用下個時代不一定會適合。但是金銅比相對穩定,過去20年,區間一直都在300-800之間,高低點的座標系很穩定,用來判斷經濟週期會比較靠譜一點。

區間定投
根據歷史數據,比特幣週期的底部,金銅比幾乎都在 500 之上。相反地,比特幣週期的高點,金銅比剛好都處於歷史低位(<400)。而最早提出此概念的Benson,做了 2015 年以來的回測,如果在金銅比大於 500 時,進場分批定投比特幣一整年,在金銅比小於 400 時一口氣全部出掉,不但績效遠超 buy and hold(218 倍 vs 97 倍),也能有效躲過大跌。
針對此一策略,我們認為還有可以再優化的地方,好的策略應該隨著樣本數的增加而持續更新。以近一年新的數據來看,比特幣近一輪的底部金銅比約落於460上下,因此優化後的策略約金銅比大於460時進場分批定投。
>>非農數據掌握套利時機?!一文帶你看如何利用數據把握加密貨幣的交易機會?

小白可能會有個疑問,「為什麼會選擇在金銅比低點時賣出呢?金銅比低不是代表著對經濟前景的看好嗎?」。
這其實就牽涉到估值的問題,當金銅比過低意味著多數人不買黃金轉而投資更多的風險性資產,另一方面企業對於銅的需求也很高,綜合以上代表著經濟太熱,會招致通膨過高,而聯準會的目的是控制通膨,所以會採取一些手段來抑制,比如說升息。
市場預期聯準會升息時會反映在10年期國債等這些長天期的國債利率上,當這些長天期的利率上升進而就會影響風險性資產的估值下修。市場上多數資金將會轉移至政府債券、定存等等低風險的資產上避險。
回到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會選擇在金銅比低點時賣出,因為金融市場玩的是一個預期心理,當金銅比可以作為預測聯準會的行動時,這個領先指標就會變得重要。
總結
金銅比(Gold-to-Copper ratio)指的是黃金價格與銅價格的比率。這個比率可以反映市場對全球經濟狀況的看法。經濟前景看好時,金銅比下降;相反,當市場擔憂經濟前景時,金銅比上升。但市場玩得是預期心理,只著重於片面解讀數據可能會買在頂點、賣在低點。
過去許多判斷景氣的指標有著數據單邊跑的問題,無法橫跨多個時代使用,而金銅比的區間一直都在300-800之間,高低點的座標系很穩定,用來判斷經濟週期會比較靠譜一點。
採用區間定投的方式就不用擔心要如何判斷數據是否正在「下降」,有策略的定投與出場比 buy and hold 績效還要來的好,但是要持續追蹤該策略於新的一輪是否有效,以及是否還可以再優化的地方。